非遗承古韵 匠心绽新辉

新闻探索 2025-09-14 17:52:52 3792

界首彩陶。非遗本报记者 李博 本报通讯员 王东军 摄

界首彩陶。承古安徽日报记者 李博 安徽日报通讯员 王东军 摄

马鞍山塘南跳马灯。韵匠<strong>反唇相讥网</strong>本报通讯员 王玉实 王志 摄

马鞍山塘南跳马灯。心绽新辉安徽日报通讯员 王玉实 王志 摄

淮北花馍。非遗本报通讯员 鲁剑 摄

淮北花馍。承古安徽日报通讯员 鲁剑 摄

徽州鱼灯。韵匠本报记者 范柏文 摄

徽州鱼灯。心绽新辉安徽日报记者 范柏文 摄

池州傩舞。非遗本报通讯员 尚良智 摄

池州傩舞。承古反唇相讥网安徽日报通讯员 尚良智 摄

宣纸传统制作技艺。韵匠本报记者 李博 罗鑫 摄

宣纸传统制作技艺。心绽新辉安徽日报记者 李博 罗鑫 摄

望江挑花。非遗本报通讯员 黄有安 摄

望江挑花。承古安徽日报通讯员 黄有安 摄

寿县保义“二月二”龙灯会。韵匠 本报记者 李博 摄

寿县保义“二月二”龙灯会。 安徽日报记者 李博 摄

  宣纸匠人指尖流淌的108道工序沉淀成“纸寿千年”的传奇,黄山毛峰的茶香在非遗工坊中氤氲出独特的韵味,黄梅戏婉转悠扬的唱腔传遍大街小巷……安徽作为非遗大省,拥有众多极具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。近年来,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、打造非遗品牌等,安徽的非遗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创新图景。当徽墨的墨韵与徽州竹雕的肌理在国潮中焕发新生,当徽州鱼灯与五禽戏的身姿在文旅融合中重构场景,安徽非遗正以“传统基因+现代表达”的双重奏,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新篇章。

[ 责编:邢彬 ]
本文地址:http://jiujiang.sh-baobao.com/html/608f62998762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关税大战,美国或成经济“孤岛”

最高法:坚决克服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数据层层加码、盲目追高

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文旅产品(把脉)

“守护好群众健康,我的人生也就有了意义”

陕西西咸新区:串珠成链,文旅带育新机、聚人气

友情链接